到了镇上天已微亮,刘俨与小小两人胡乱吃了些干粮,找到一家车马行说明来意,掏出几文铜钱便搭乘上了一辆最便宜的敞篷马车,车上另有两名少年则是去往阳关镇,正好顺路所以才会便宜些。

一路上晃晃悠悠,马车也行不太快,约莫十点多钟的时候到了司马徽居住的村落路口,二人下车,一路打听总算是没有迟到,在午时之前赶到了司马徽的府上。

司马府在一不知名水潭旁边,背后则是一座矮山,山上溪水弯弯,崎岖似蜿蜒蛇形,林间芳草郁郁峥嵘,好一个清净的福地。

司马府占地面积似乎不小,在外看的不甚真切,丈许高的青砖围墙,门口两座形似狮子的异兽石刻,刘俨却不认得是什么,旁边有两根拴马石,门头牌匾上书司马府三字,砰砰砰,门环被刘俨轻轻扣动,过的稍许一个约莫十八九岁的少年开了门,见到两人后先是一脸疑惑,然后仿然大悟一般说道:“是欲拜师的刘俨?”

刘俨道:“正是”

那少年道:“快快请进,师父昨日归来已同我等讲过小师弟的事情,说中午前师弟会来,让我在此等候”

刘俨连忙作揖:“多谢师兄”

本以为自己是司马徽的大弟子来着,谁知道变成了小师弟,不过小师弟也好,小师弟有人疼嘛,刘俨如是想到。

跟着少年穿过两个院落来到正屋,只见司马徽正坐于堂上,一手握竹简一手抚须正在品读。听得脚步声司马徽抬起头来,见得是刘俨到来,把竹简放下。刘俨快步走上,长揖到底说道:“徒儿刘俨拜见师父”,随后接过小小手中拿着的肉干等拜师礼,匍匐在前双手奉上。

“好、好,房间为师已为你准备好,佐治,你去带刘俨前去安顿一下,稍后尔等一起来草堂见我”司马徽接过拜师礼,指着旁边的少年说道。

后者称喏“是,师父”

跟着名为佐治的少年七拐八拐来到一处僻静院落,院落紧贴着矮山,只有一间青砖瓦房,进得门去里面有三个房间,堂屋和左右厢房。

刘俨和小小两人将行李放在堂屋的桌子上,刘俨对小小道:“小小你先收拾一下,我随师兄去觐见师父,不可让师父久等。”

“知道了,少爷”小小一边答道,一边把行李往厢房抱去开始安置。

“师弟,这边请”佐治在前引路刘俨紧跟,出得后门,有条蜿蜒小路,路边杂草郁郁葱葱,待转过一个拐角眼前豁然开朗,只见眼前坐落着几间青屋竹舍,半人篱笆固定在几株松树上就成了围墙,大门用竹子所做,门虚掩着。

佐治推开大门径直走向最大的那间茅屋,刘俨跟着佐治走向茅屋,只见屋子甚是宽敞,大约有一二十个座位,司马徽已在主位上站定,下面还有十几个学子模样的少年并立在一旁。

司马徽等刘俨站定,对着那些站立一旁的学子说道:“这位是你们的师兄,刘俨,为老夫新收的亲传弟子,今后将与大家共同学习,尔等都来见过师兄”

“我等,见过师兄”众人行礼完毕刘俨作揖回礼。

司马徽指着佐治对刘俨讲道:“这位是我亲传弟子辛毗字佐治,是你的师兄,其余诸位是附近来进学的学子,然你为我亲传,不论年岁皆应叫你师兄”

辛毗?在曹操麾下也是个人才,生了个好闺女辛宪英,没想到颍川俊杰如此多矣。

司马徽继续道:“既拜我为师,当守师门规矩,规矩有三:其一,吾之所学乃济民救世之略,战阵杀伐之策,不可用之伤害黎民为祸苍生,否则逐出师门天下共逐之;其二兄友弟恭,此时师门之中只有你师兄弟二人,要团结和睦,不可同门残害;其三,品行不端,德行不正,行事宵小者皆逐出师门”

刘俨答道:“徒儿谨记”然后刘俨面向辛毗行礼“拜见师兄”,又面向诸人“见过各位师弟”

司马徽道:“观礼已成,午时已到,食堂饭菜已备,都去用饭吧,用过午饭后来此讲学”

随即,辛毗向刘俨讲明食堂所在后,刘俨折回住处,只见东厢房已收拾妥帖,床铺被褥已叠好,衣橱里刘俨的衣物已叠好放整齐,只见小小正在擦拭堂屋家具。见刘俨到来,小小欣喜道:“少爷你回来了?”

见到小小,刘俨说道:“小小,此为师父讲学之处,切不可再言少爷之语,以后可称公子,你也劳累一天了,快歇歇,我去打饭”

小小不依:“少......呃,公子,我与你同去”说着小小丢下抹布,在铜盆里洗了洗手,挽下袖子,随着刘俨去了食堂盛饭。

回到住处,用过饭后,见时间还有富余,刘俨便带着小小走遍司马府和后山学堂熟悉了一下环境。

约莫两点钟左右,刘俨便先遣小小归去,自己顺着山路到了学堂。此时已三三两两到了不少学子,不久司马徽到来,站在讲台,众人皆嘘声端坐。

“老夫访友新归,尔等就已齐聚,可见求学之心甚切,然为师遍访四州之地,见遍苍生之不易,今日打算与尔等做一番答对,一问尔等为何至此,二问尔等作文以抒己志”

说完逐一分发宣纸,刘俨一愣之后随即了然,这不就是后世的入学考试嘛,老师根据考的分数分配班级,嗯,这叫因材施教。

待宣纸分发完毕,刘俨回想,这古代求学和抒志的文章多了去了,咱也不记得多少呀,以前背诵的那些课文早都还给老师了,只记得聊聊数篇。苦思冥想一番后,刘俨眼睛一亮,有了,横渠先生的名言这不是现成的嘛。

随即,刘俨辗墨标题写道:“吾之所求,求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”

正文继续下写:“天下事有难易乎?为之,则难者亦易矣;不为,则易者亦难矣。人之为学有难易乎?学之,则难者亦易矣;不学,则易者亦难矣。

吾资之昏,不逮人也,吾材之庸,不逮人也;旦旦而学之,久而不怠焉,迄乎成,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。吾资之聪,倍人也,吾材之敏,倍人也;屏弃而不用,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。圣人之道,卒于鲁也传之。然则昏庸聪敏之用,岂有常哉!.........

是故聪与敏,可恃而不可恃也;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,自败者也。昏与庸,可限而不可限也;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,自力者也。

荀子曰“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;积水成渊,蛟龙生焉”“契而舍之,朽木不折,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”

呜呼,刑天舞干戚,猛志固常在,为吾之所志,虽死而无悔。”

不得不说,刘俨学自祖父刘德升的行书甚是好看,笔法飘逸,卷面整洁。半个时辰后,陆续有人交卷,刘俨检查数遍无误后上前交卷。

司马徽端坐堂上,待看到刘俨的书文后先是微微点头,随即读到正文后眼睛一眨不眨,仿佛害怕错漏些什么,等全篇读完,长吁一口不再言语,而后司马徽将卷子分类放好。

众学子皆在位子端坐,心中忐忑等待司马徽点评。

“李颂所言志向要父母衣无所忧,老有所依,这很好,自古以来孝道乃我汉人最基本之道,若无孝则人无立根之地......”

司马徽说完之后我右前方一名少年傻笑着挠了挠头。

“辛佐治言要匡扶社稷重整汉家天下,此志甚为艰难,然列举一一政策甚是可行,其中指出世家兼并土地,致百姓无所耕种这一点尤为要害”

旁边的辛毗也是一脸兴奋,认为得到了肯定。可不是么,“好好先生”这一野史称呼可不是白来的。

“最后说道刘俨的文章,开篇题目令老夫汗颜,求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好大的口气,这是老夫想都不敢想的事,此志不可谓不佳,然做却甚难,为此刘俨做了一篇文章来抒发己志,为师在此念与尔等听之,窃以为老夫对尔等之期许啊”

随即司马徽将刘俨那篇抄自清朝的文章念了起来,各位学子人人面有异色,更有甚者面露惭愧之色。

整个午后司马徽都在赞扬刘俨的文章,同学的目光频频射来,导致刘俨有些坐立不安。待司马徽一一点评过后已是酉时,随着一声放课,众学子陆续归家,只余辛毗与刘俨走在回住处的小路上。

“俨弟,你的文章真是令人发省,怪不得,年纪轻轻却有神童之名,兄受益良多”辛毗一脸愧色。

“师兄不必自罔,兄之所志乃利国利民之举,所言之处弟不及耶,若论之,弟为言者,兄为践者”看到辛毗有些落寞,感觉跟随司马徽学了这么久,这一来就被小师弟比下去了,心中不太好受,刘俨赶紧出言相劝。

随即辛毗莞尔一笑:“兄多谢了,其实人各有志,之前兄只想寻一明主,辅佐之,实现兄之抱负,然今日看来,天下能人何其多也,兄还需潜修,然兄之志向未曾改变,救民于水火之中”

两人说着已到了刘俨住处,随即刘俨向辛毗告辞,这入学考试算是完成了......

点击阅读全文